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日前收官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各大网络平台热播,该剧以宋代为背景,高度还原宋朝生活,焚香、挂画、点茶、插花等雅事,再现了宋代精致高雅的生活美学。
剧中通过对北宋官宦家庭少女盛明兰的成长、爱情、婚姻,展开了一幅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讲述一个家宅的兴荣,古代礼教制度下的女性奋斗传奇。
整部剧无论是场景还是情节上的设置都弥漫着浓重的复古文艺气息。
其中高度还原的宋朝生活,给我们展示了几千年前的茶文化,尤其是宋朝人的点茶法。赶紧跟着茶小妹来看看这部热播大剧里的茶文化吧!
茶兴于唐,盛于宋
点茶法自晚唐便有,只是兴盛于两宋,如果说唐代的煎茶重于技艺,那么宋代的点茶则更重于意境。点茶法是文人墨客追求高雅志趣生活而出现的雅事,到宋代被玩出了花样。
宋徽宗曾有诗描写斗茶: 上春精择建溪芽,携向云窗力斗茶。点处未荣分品格,捧瓯相近比琼花。 可见点茶在宋代的兴盛与普及。
点茶,虽是宋朝富贵人家与文人墨客谈天会友的家常技法,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看剧中 点茶 可难倒了盛家四姑娘和五姑娘。
剧中盛老太太请了宫中的孙嬷嬷来教盛府小姐规矩与礼仪,花很大篇幅展现了宋代 点茶法 。
点茶法
先把茶饼研磨、箩筛成极细的茶末,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点茶所用到的器具也有得一拼,茶盏、烫瓶、盏托、茶碾子、绢罗、茶筅、煮水器、上等泉水等等,满满一桌子器具。
宋代的点茶细节繁复考究,仪式感极强,意在磨砺人的仪态规矩,陶冶性情。
基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碾茶
将团茶以绢纸包住,烘焙之后,再用槌击碎。锤碎过的茶饼需要立刻放在茶碾上碾成碎末,时间过久会影响茶汤的颜色和滋味。
2.罗茶
将碾碎的茶末用萝过滤,筛去粗的茶屑。
3.温盏
将釜置于炉上,加水煮沸,装入汤瓶。点茶前需要将茶盏烫热,类似于现在的 温杯 。
4.调膏
将精制、滤筛过的茶末放入热好的茶盏中,加入沸水,然后将茶末调成浓膏油状。
5.点水
点水便是将一边沸水注入茶盏中,一边用茶筅慢慢搅动茶膏,当表面浮起沫时,茶便冲好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注水节奏要稳,水柱要有力,落水点要准,不然就会破坏茶面的美观,且击拂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轻重缓急的调整,十分讲究技巧。
这五个步骤看起来简单、实则很难,否则也不会让剧中平日里素来拔尖、样样都要胜过姐妹们的四姑娘墨兰,苦练很久也不得要领,被其母责骂。
平日里骄横跋扈惯了的五姑娘如兰,更是找母亲撒娇耍赖,称 实在难学 。
点茶,是一门艺术性与技巧性并举的技艺,高明的点茶能手,又被称之为 三昧手 。北宋苏轼《送南屏谦师》诗曰: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要注意调膏,二要有节奏地注水,三是茶筅击拂得视情,而有轻重缓急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点出最佳效果的茶汤来。而这种高明的点茶能手,被称之为 三昧手 。
建盏
在这部剧里,除了比较完整地还原了宋代点茶,在茶盏的应用上也表现得不错。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阐述过 茶器要与茶汤颜色相映衬 的审美观点。宋人茶色尚白,所以点茶最爱黑釉盏,以显汤色。
建盏,作为最适合点茶的器皿,在宋代的贵族社会中风靡一时。建盏的美,美在造型。它的器型、胎质是骨骼,它的釉料、斑纹是灵魂。斑纹与茶水交融,茶香涌动。
其中,尤以最具代表性的兔毫盏为上。无论是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所称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还是蔡襄在《茶录》中说斗茶的 以绀黑兔毫盏为贵 ,指的都是此种盏。
在这部剧中,兔毫盏的身影同样也是频频出现在门第大户、官宦世家的各种生活场景中。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 时尚 。
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的高峰,还是艺术与生活通融的生活美学源头,宋朝都当仁不让。特别是宋代士人的修养和美学趣味,如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观瀑、采菊、诗歌和绘画,种种生活情趣一直为后世所追慕。
这场宋朝文化的盛宴,色香味俱全,带领我们重寻传统茶文化的魅力。在茶文化兴盛的今天,宋代的点茶技术与建盏在宋代之后一度没落,近年来才得以慢慢恢复。跟着剧情的发展,屏幕前的观众们倒也能穿越一把,亲眼目睹宋茶的风采,感叹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作者:茶小妹,来源:茶企通资讯,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