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性也即是包容性和亲和性。云南民族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互相影响,既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又 和而不同如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在宗教信仰、建筑、服饰等方面,既有东南亚文化的影响也有汉文化的影响。在纳西族的民问信仰中,将儒、道教、汉传教、藏传佛教和东巴教等兼收并蓄;在白族的民间信仰系统中,既有原始的自然神灵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又有人为的本主崇拜、佛教中的密宗(主要为阿吒力教)、禅宗、道教以及儒家思想同时并存。而这些不同文化的吸取,又非原样照搬,它总是在吸取的过程中经过番或多或少的本土化、民族化的改造后为本民族的成员所认同,成为自己的文化。
从亲和性看,则体现为崇尚团结,热情好客的民族文化性格或民族社会价值观念。如云南民族基本上是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模式。一个地区,甚至一座山上经常同时居住着若干个不同的民族。虽杂处一起却彼此尊重,这反映了云南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亲和性。在许多民族的神话故事中,常出现各民族都是一母所生,或一神所造,或一处所出的兄弟。
如彝族神话史诗《梅葛》、佤族神话史诗《司岗里》等讲述从葫芦诞生出汉、傣、彝、傈僳、苗、藏等各兄弟。类似的神话,也同样广泛地存在于怒、独龙、纳西、白、傣、景颇、拉祜、哈尼、布阿昌、壮族等民族的神话传说中。这种亲和性、兼容性文化特征在普洱茶的民族文化内涵中表现得更为丰富,云南民族不仅质朴更热情好客,在各民族饮茶生活中,以茶敬客、以茶行礼以茶达意、以茶传情的道德观、价值观是各民族日常的茶礼习俗,不论是布朗族、基诺族、傣族、佤族、德昂族、哈尼族等民族的竹筒茶、凉拌茶、酸茶、青竹茶、烧茶、罐罐茶,还是白族、彝族、藏族、纳西族、独龙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三道茶、土锅茶、酥油茶、龙虎斗、雷响茶、油盐茶、烤茶等,都无不体现着崇尚团结、热情好客的民族文化性格的价值观念。
从兼容性也即是包容性看,各民族茶文化虽各不相同,但并不排斥和冲突,各民族茶文化是互相影响、互相借鉴又保持各自不同的特点。各民族皆用普洱茶为原料,制作出竹筒茶凉拌茶、酸茶、青竹茶、烧茶、罐罐茶、三道茶、土锅茶、酥油茶、龙虎斗、雷响茶、油盐茶、烤茶等不同的茶饮,并一直保持至今。此外,普洱茶在千余年米,不论是劳苦大众还是王公贵族,都深受欢迎,惠泽天下苍生,皇室与平民、富贵与贫贱都在普洱茶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的理念中得到体现。
在当今的现代化生活中,由于商潮汹涌,物欲剧增,活动节奏加快,竞争激烈,所以人心浮躁,心理易于失衡,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普洱茶中的云南民族茶文化是更为悠闲、淡泊的文化,它能使人们绷紧的心灵之弦得以松弛,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在自然质朴中和诚处世,以礼待人,在热情好客奉献爱心,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而这些正是普洱茶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