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规划
建立新茶园应该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云南省各地发展茶叶生产的经验证明,只有根据经济和劳力情况,结合发展农业、林业、牧业,茶叶生产才能稳固发展,即 以粮养茶,以茶促粮 。在大面积的开辟新茶园以后,原有植被受到破坏,必须结合发展林业,涵养水源,以保持水土,又解决燃料问题;发展牧业,可解决茶园的优质有机肥来源。合理规划茶园,要绎济利用上地。30 以上的陡坡地应划为林地,因坡度愈大,土壤冲刷也较严重,修筑梯地不仅贵工多,上地利用率也低。在35 陡坡地开辟梯面宽1.67米的梯级茶园,各条等高线之问的坡距为3.83米,梯壁高度为2.20米,实际土地利用率仪43.60%上地的利用很不经济,茶园管理也不方便,5 以下坡地可划为粮食生产基地或发展其他经济作物;坡脚可划为饲料基地或密牧区;洼地谷地可挖掘水塘,扩大水源。如山的相对高度较高,坡面过长,在山顶要划出一定面积的林地茶园区划范围确定以后,即可进行区、片的划分及道路、排灌系统及梯地的设计。
1.茶园区、片、块的划分
为有计划的安排劳力,机械经营管理茶园,规模较大的茶场应划分若干个作业区,坡地茶园一般150~200亩;集中连片缓坡地茶园,作业区面积可稍大,般300亩左石。以生产队为单位,一个生产队管理的茶园为一个或个作业区。规模小的茶场可按生产贞任制划分各个作用区。划分时要以明显的自然地形标志,如河流、湖泊、山路、山谷、水库、池塘等为界。个作业区又划分为若干片。中、小型茶园只分片和块。坡地茶园分片以自然水沟、分水岭划分,如一个山头一片,一般30~50亩。、为便于分批采摘,一个片又分若干块,每块茶园的面积数亩或十余亩不等,但茶行长度50米左右为宜。
2.道路设计
茶园道路有主道、支道、步道三种。
(1)主道:连接各个作业区和初制所。是输送肥料、鲜叶的主要道路,若茶园离交通线较近,应修主道通往公路,路宽6~7米,路坡应在5度以下,使汽车、拖拉机能自由行驶而且要按地形分段留出汽车、拖拉机转弯及堆积肥料、集中鲜叶的地方。
(2)支道:与公路和步道连接,贯穿各片茶园,一般宽3~4米,可以通过手扶拖拉机、畜力农具及手推车等。
(3)步道:是为采茶和茶园管理人员进出茶园和送肥入园而设置的,又是茶园分段分块的界限。步道一般宽1.5米,路坡最好不超过10 ,除园边有支道和步道与茶行平行外,在10 以下坡地,多数步道应与茶行垂直。把茶园划分为长方形,与茶行垂直的步道之间的距离以50米左右为宜。坡度在10~20 的茶园,为减少冲刷,减轻采茶、送肥时的劳动强度,上山步道应与茶行斜交,以保持路坡在10度左右,把茶园划成平行四边形、梯形或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梯形。20 以上坡地的上山步道,要降低路坡至10 左右,步道与茶行相交的斜度较大,为使茶园分块比较整齐,减少割断茶行,应设 之 字形上山步道,约10米长一个弯。主道、支道、步道都要修成弧形路面,两边开排水沟。上山步道在排水沟内约距10米挖直径约30厘米、深20-30厘米的沉沙池, 之 字形上山步道可在转弯处挖沉沙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