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原本看起来还比较靠谱的厂家,这两年也经不住诱惑,下海玩起了所谓“茶金融”。话说,机构能做的事情,不等于茶企就能做。一边在倡导健康消费,以“高大上”茶人形象到处传经布道;一边同庄家、炒家搅到了一起,产品变身为炒作工具,在一波波资本狂欢中高潮迭起。
不是说“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么?茶企与机构联手,茶产品过度金融化,令终端价格严重脱离市场供求关系,原料资源配置平衡被打破,从长远来看伤及的是整个行业,也有悖于传统茶产品的消费伦理。
不明白炒作盘面上的所谓“涨停”有什么值得骄傲。一泡茶价格炒上天,良知尚存的茶企应该惴惴不安,而非沾沾自喜。崩盘之日来临,多年经营的品牌形象不可能不受到污染。当然,已经赚够离场了的可以忽略不计。
一旦上了“茶金融”的床,哪个品牌还好意思再以良家自居?茶客心里跟明镜似的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