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玩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有关茶的各种谬论也层出不穷。受限于信息获取渠道或认知水平,总有人会被“大师”、不法厂商的话术蛊惑,如坠五里云雾。随着时间推移,非但没有长进,这茶是越喝越糊涂了。
都说便宜没好货,贵的就一定是好茶吗?几十万元一公斤的“茶王树”,价格显然不是茶农制定的。数万元一饼的拼配茶,也不可能是消费者哄抬起来的价格。茶价虚高,炒作是主因,畸形的消费观造就了畸形的产品。
有人买茶“只买贵的”,给了投机者绝好的机会。所谓“贵”,往往贵在一张包装纸上,一个不明所以的山头上,一个来路可疑的“大师”名号上……无数货真价实的良心茶,反而被湮没在刺耳的喧嚣之中。
玩茶追求“极致”,永远无法达到极致。如同前些年风靡一时的发烧音响骗局,烧电子管、烧线材、煲音箱……跌入了烧钱无底洞。数十万一套的HIFI音响,也没见谁听出一双金耳朵来;将近十万元一饼的**青,也没见哪个喝了返老还童。
但凡一门生意上升到了玄学层面,就基本上与价值无关了。一饼新茶,有厂商够胆标价1万元,试问作为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体现在哪里?一饼老茶,有“大师”可以数十万卖出,所谓“稀缺性”何在?仅从营养价值层面分析(作为食品本该如此),30年、50年的老茶一定优于10年、20年的中期茶吗?恐怕未必。
或者有人将天价茶归因于“大师”、“名家”所作。但别忘了,茶首先是农产品,是食品,非艺术品。树不是你种的,鲜叶不是你采的,毛茶不是你初制的,你只管收来原料,找地方压好、包装好,就敢漫天开价卖给信众,凭什么?
茶“大师”过人之处,也不过一个“玄”字。一壶茶喝完,举起汗涔涔的十指对大家晃晃:“瞧瞧,茶气多足啊!”话说,您这爱出手汗的老毛病也不是一两天了,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大道至简,茶事至简。何时能以平常心面对一盏茶汤,便是觉悟的开始。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