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大理的传播,最早形成了云南茶文化初步整合的心理文化基础。
从公元8世纪到公元13世纪,云南在以今日大理为中心的南诏国和大理国的统治之下。这是中华大地上两个极为特殊的政权。这两个政权虽然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但由于汉代的西南丝绸古道(东西走向),民间商贸形成“盐铁道”,“茶马互市”的茶马道(南北走向),在这里交叉,又因为佛教由印度随着这两条道路的传入,成为了后来学者们所称的“亚洲文化的十字路口”,形成了自己特殊的、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所谓佛教在这里嬗变为“妙香佛国”的文化传统。在这两个延续五百多年的国度中,佛教文化成为这个国度的主流文化。在这个文化系统的影响下,南诏大理国呈现出诗一样美妙、童话一样浪漫、与中原迥异的各种文化景象。这里几乎家家拜佛,人人信佛,尤其崇拜美女阿搓耶(即观音菩萨),观音堂、观音寺、观音神位,随处可见。苍山洱海之间,处处香烟缭绕,经乐不绝于耳,一派妙香佛国景象。在这个国度里,也要举行一种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管理国家,但这种科举却是那么另类:第一步考儒家经典,但考得极其肤浅,只是看一个人是否有使用汉字的能力,丝毫也不在乎经典后面的义理,第二步考佛学修为,这才是真正选拔的标准,所以这个国度的统治阶层大多是一些深通佛学,清静冲虚的“僧官”。官员如此,国王也如此,特别是大理国的国王,竟然有9人逊位出家。这其中,虽然并不是每一位国王都是自愿出家,但逼迫逊位的国王,并不会人头落地,而是有一个清静之处可去,去了之后也不思复位,不再担心遭到迫害。这种能进能出的景象,真正实现了所谓的古代政治生活中的“政治文明”,而这,是充满阴谋与血腥的中原宫廷政治中所?u>岩韵胂蟮摹I喜闳绱耍虏阕匀灰踩绱恕T谡飧龉壤铮壹曳罘穑巳死袢茫ゾ椿グ啻θ绫觯视姓贰⒌燎裕形欢苏摺P矶嗍焙颍嬲龅搅酥性迳杖账蜗耄匆2豢杉暗?ldquo;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大同境界。
由于饮茶具有提神醒脑的功能,对禅修具有重要意义。在南诏大理国时期,进行禅修的不仅有出家的僧人,也有在家修行的“阿吒力”,因此,南诏大理国时期,饮茶成为佛教修行者的重要生活时尚之一。而因为整个国度崇尚佛教的文化心理,修行者们的时尚生活方式也受到民间崇尚,被大量仿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云南茶文化的心理文化基础。这个心理文化基础就是通过饮茶,可以帮助人们长久地保持清醒状态,在凝然寂静中进入佛门智慧无碍的微妙境界。
正是这种心理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大理的种茶业。唐宋时期,也就是南诏大理国时期,感通寺周围已经开始种茶。而南诏大理时期,佛教的流行,并不局限于苍洱地区。苍山种茶的事实,说明在大理的许多地区,都已经开始种茶。
大理国灭后,在元朝、明朝、清朝中央政府的大力推行下,南诏大理国“奉佛”的文化系统悄悄发生了嬗变,被置换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流的文化系统,大理被称为“文献名邦”而不再是过去的“妙香佛国”。但曾经五百年的伟大文化传承却不是那么容易被彻底置换的,相反,它以各种民俗的方式保存了下来。这其中,就有南诏大理国时期形成的云南茶饮文化。即使到了明代,大理的许多寺庙还专门设有茶房,供僧人和游客品尝,这说明与佛教有关的茶饮风尚依旧非常浓厚。比如,徐霞客在游鸡足山悉檀寺时,寺内的宏辩长老曾用“三道茶”招待他。
即使到了明清时期,大理依旧是云南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号称“文献名邦”),大理对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依旧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