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以及由此繁衍而生的茶文化,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中国茶及茶文化的传播,经历了由原产地在向全国范围扩展、逐步向外传播,并最终走向全世界的过程。那么中华茶和茶文化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和路线向外传播的呢?
一、中国茶向国外传播的四种方式
中国茶叶向世界的传播,在当时的情况下,多依托四种方式:
(一)通过来华学佛的僧侣和遣唐使,将茶带往国外,如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从天台山将茶籽引种到日本。
(二)通过古商路,以经贸的方式传到国外,如唐代时,京城长安与回纥进行茶马交易。
(三)通过派出的使节,将茶作为贵重礼品,馈赠给出使国,如1618年,中国公使向俄国沙皇赠茶。
(四)应邀直接以专家身份去国外发展茶叶生产,如清末时,宁波茶厂厂长刘峻周带技工去格鲁吉亚种茶。
依托以上四种主要方式,中华茶文化向外传播,主要有两条路线,即陆路传播路线和海陆传播路线。
二、茶的陆路传播
1.向中、西亚的传播
中国茶最早是从陆路向与中国接壤的邻国传播开始的。早在西汉(前206~公元25年)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至唐代,京城长安已成为中国对外文化和经济交流的中心。当时的中原一带,饮茶已是“比屋皆饮”、“投钱可取”。许多阿拉伯商人,在中国购买丝绸、瓷器的同时,也常常带回茶叶。于是,中国的茶叶从陆路传播到阿拉伯国家,是饮茶之风向中亚和西亚一带传播开来。学者们一般认为,在公元7世纪时,中国茶叶经陆路传播到中亚、西亚一带,开始了茶马互市。
2.向欧洲的传播
中国茶传播到欧洲,除由海陆传到西欧,同时还有一条经陆路传播到欧洲的通道。随着古丝绸之路的逐渐衰落,在中国兴起了另一条陆路上国际商路。此路以山西、河北为枢纽,经长城,过蒙古,穿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直达欧洲腹地。而蒙古由于是这条国际商路的出口处,所以饮茶为时较早。据《宋史·张永德传》载:“永德在太原,尝令亲史贩茶规利,阑出徼外羊市。”可见,宋朝时中国已与蒙古用茶换茶,说明当时蒙古已开始饮茶了。
3.向俄国的传播
在明代时,对茶叶贸易控制很严,据《明史》记载:“太祖时,茶法初行,驸马欧阳伦以私贩论死,而高皇后不能救。”但明朝朝廷仍有与塞外的“茶马互市”,用茶易马进行贸易往来。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国公使携茶赴俄国,向俄国朝廷馈赠茶叶。由于当时俄国从未有人饮茶,并未引起重视。1638年,斯特可夫(Starkoff)又从蒙古将中国茶带去俄国。至18世纪初,中国茶叶才开始经蒙古从陆路销往俄国。当时,茶叶十分昂贵,只有王公贵族、地方官吏才买得起。18世纪50年代开始,俄国饮茶逐渐形成风尚,对茶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从1833年开始,俄国从中国湖北羊楼洞引进茶籽、茶苗,试种于现今的格鲁吉亚一带,但都未获得成功。1889年,以吉霍米罗夫为首的俄国考察团到中国研究茶叶的产制,回国后开辟茶园15公顷,后又扩展到ll5公顷,并建成一座小型茶厂。1893年又聘请中国刘峻周等10位茶工去格鲁吉亚进行种茶技术指导,终于获得成功。从此,俄国才有了茶业。如今,刘峻周的后代仍留在当地。在刘峻周等中国茶工当年工作过的地方,还建立了一座刘峻周纪念馆,以缅怀这位中国茶的传播者。
4.向南亚的传播
1780年,南亚的印度开始种茶,一直未获得成功。为此,1834年成立植茶问题委员会,并派遣委员会秘书哥登(G.J.Gordon)到中国购买茶种,种于印度的大吉岭;并请雅州(今四川雅安)茶业技工,传授种茶和制茶技术。经过百余年的努力,直到19世纪后期,终使茶叶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大吉岭一带发展开来。现今南亚的孟加拉国种茶,在印度之后。至于巴基斯坦种茶,是1983年中国派专家指导才获得成功。该国目前已开辟茶同100余公顷。
缅甸、柬埔寨、越南等与中国是近邻,中华茶文化都是通过陆路传播这些国家的,这些国家种茶的历史也都比较早。
三、茶的海路传播
1.向朝鲜半岛的传播
中国茶通过海路向外传播的历史也很早。4世纪末5世纪初,佛教开始由中国传入高句丽,饮茶之风亦开始进入朝鲜半岛。不过,高句丽种茶,却始于中国唐代。据《东国通鉴》记载:公元828年,“新罗兴德王之时,遣唐大使金氏(即:金大廉),蒙唐文宗赐予茶籽,始种于金罗道智异山”。当时新罗国的教育制度还规定,除“诗、文、书、武”为必修课外,还要学习“茶礼”。12世纪,高丽的松应寺、宝林寺等著名寺庙积极提倡饮茶,使饮茶之风很快普及到民间。自此,朝鲜人不但饮茶,而且种茶,只是由于气候等原因,如今茶园还只有500公顷左右,主要依靠进口。
2.向日本的传播
有人认为,中国茶叶进入日本始于汉代。因为汉武帝东征后,日本派遣使臣来中国洛阳,向汉武帝表达敬意;同时,汉武帝也向使臣还以印绶。此后,日本飞鸟时期药师寺的药草园中,发现有种茶的痕迹。另外,在弥生后期日本发掘出的文物中,发现了茶籽。由此,人们推测:早在汉代时,中国的茶文化已通过海路,传播到日本。但有确切史料的年代是在唐代。唐永贞元年(805年),日本高僧最澄和弟子义真来中国天台山国清寺学佛,回国时,带去茶籽,种于日本近江的台麓山,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如今,遗址尚存,并立碑为记。
次年,日本高僧空海又来华学佛,回国时也带去茶种,种于日本京都高山寺等地。此后,日本嵯峨天皇于弘仁六年(公元815年)四月巡幸近江,经过梵释寺时,该寺大僧都、遣唐使永忠亲手煮茶进献,天皇赐予御冠。天皇巡幸后,下令畿内、近江、丹波、播磨等地种茶作为贡品,日本的茶叶生产才开始发展开来。
3.向欧洲的传播
清代赵翼《檐曝杂记》载:“自前明设茶马御史(注:永乐十三年,即公元1415年),大西洋距中国十万里,其番船来,所需中国物,亦惟茶是急,满船载归,则其用且极西海以外。”可知中国茶在15世纪初,已有较多的输往海外各国。
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大量从中国贩运茶叶至欧洲各国。随着欧洲饮茶风尚的盛行,普鲁士国王于1757年,在波茨坦市北郊的无忧宫园林内,特地修筑了一座具有中国风格的茶亭,称中国茶馆,后被毁。1993年,德国政府为保护历史文物,投资200万马克,修复“中国茶馆”。
嘉庆十七年(1812年)至道光五年(1825年)期间,葡萄牙人先后从澳门招募几批中国种茶技工到巴西种茶。巴西政府为表彰这些中国种茶技工为发展巴西茶叶生产作出的贡献,在里约热内卢蒂茹卡国家公园内,建立中国式亭子,以作纪念。
由此可见,世界各国的茶种,以及饮茶的文化习俗,都是直接或是间接地出自中国,这也印证了各国“茶”字的读音多源自中国的现象。我们不但可以说“天下‘茶’字同一宗”,也可以说“天下茶叶同一宗”。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