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茶叶的历史

2020-03-28 zsdown520  451  收藏  管理

荷兰时期台茶贸易〈1624-1662〉

  1636年起荷兰人就用中国戎克船从福建厦门输入茶叶到台湾,并以台湾为转运站,由荷兰船只运往伊朗、印度、雅加达等。

  1645年巴达维亚总督报告在台湾发现有野生茶树,这是台湾最早见诸史籍的野生茶树记载

  清末台茶兴起之一─早期茶种引进

  1717年诸罗县志记载,在水沙连内山发现野生茶树。

  嘉庆年间(1796-1820)由柯朝从武夷带回茶种种在栉鱼坑(瑞芳附近),是北部植茶之起源。

  据陈培桂淡水厅志记载,石碇、文山居民多以植茶为业,道光年间(1821-1850)茶商运茶往福州贩售。

  咸丰五年( 1855 )年林凤池由武夷山带回软枝乌龙茶苗移植于鹿谷乡冻顶村,其制茶工艺源自闽南。

  光绪年间(1875-1908)由张乃妙、乃干兄弟由安溪引进铁观音, 种于木栅樟湖地区。

  1875年第一任恒春知县周有基鼓励种茶,为满洲乡港口茶之始。

  清末台茶兴起之二─精制外销

  1860年淡水开港吸引洋行前来大稻埕设茶厂,精制乌龙茶外销欧美。

  1869年宝顺洋行以两艘帆船载运21万斤乌龙茶打着FORMOSA TEA标志由淡水直销纽约,大受欢迎,开启台茶直销欧美市场。

  外商纷来设洋行外销台茶,1872年大稻埕已有宝顺、德记、怡记、水陆和爱利士五洋行从事台茶贸易。

  1872年大稻埕乌龙茶滞销,运往福州改制包种茶。

  1881年福建同安吴福老设『源隆号』精制包种茶并外销。

  1889年刘铭传令茶业界成立『茶郊永和兴』〈今日台北市茶商公会的前身〉,以防止茶叶掺混劣品,并团结业界,改良技术,扩张市场。

  乌龙茶由洋行主销欧美市场〈1885-1894十年平均年销一万三千吨〉、福建茶商之包种茶主销南洋市场〈1894年有一千七百吨年出口量〉。

  1896-1945-日据50年台茶发展

  1899年起三井财阀的日东红茶就在台北县海山、桃园大溪,开拓茶园专制红茶。

  1903年总督府在草湳波(桃园埔心)设试验场,试制红茶,1906 年生产, 1908年输出土耳其、俄国。

  1910年日本台湾红茶株式会社成立,主制红茶,输出俄国。

  1926 引进阿萨姆种于鱼池,设红茶试验所。

  1933年满洲国成立,以熏花制造的包种茶即开辟中国东北市场。输出量逐年递增,1942年达五千一百公吨。

  1937 红茶输出五千八百公吨,战前最高量。主要市场:日本、美国、英国、香港、东北。

  1944包种茶输出七千八百公吨历年最高。

  1918年乌龙茶年销八千八百公吨,为最高量。

  日本据台五十年,茶叶为主要出口产物,其出口值平均占全台30%。

  1945-1980年代台茶发展

  1946-1948包种茶因东北和华北花茶市场需求,逐年递增。

  1949红茶年出口六千八百吨,约占当年出口茶量48 %,以后年递减。

  1948引进炒菁绿茶,市场以摩洛哥、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图尼西亚、阿富汗为主。

  1963绿茶输出627万公斤占当年出口46 %。

  1965引进日本蒸菁绿茶(煎茶),1973达1200万公斤,占全年出口量51 %。1980年以前,台茶以外销为主。

  1981-2000-近20年台茶演变

  由于台币升值,茶叶生产与制造劳工缺乏,工资上涨,台茶逐渐失去外销竞争力,外销量逐年递减。

  台湾经济富裕,茶艺文化推展,国内饮茶人口增加,内销市场崛起;且因为注重饮茶品质,高海拔茶区兴起。

  1989 罐装饮料与泡沫红茶店兴起;以进口茶为主要原料。主要进口来源国为:越南、锡兰、印尼等。

  配合工业社会,时间第一的需求,袋泡茶 ( TEA BAG ) 市场需求逐年递增。

  健康取向,以茶叶为添加物的食品加工,渐受重视。

  传统茶艺馆与以新新人类为主要客户群的综和性饮茶馆兴起。

  2000年茶叶进口一万二千公吨,出口三千公吨,入超九千公吨,台湾已为茶叶进口国。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