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之路自19世纪中叶开始进入悲剧的年代,茶叶之路衰落的时期正处于大清王朝走向全面衰败的时期,无论是政治还是在经济,腐朽的大清王朝在这一时期连续遭遇沉重的打击。在中国内外交困的时候,俄国的实力和资本越来越强大,俄国逐步地控制中国的商业市场,特别是占据茶叶市场的贸易地位。
1851年8月,中俄签订了《伊塔通商章程》中国西北边境的大门被打开,从而结束了以往只在恰克图一处互市贸易的局面,中俄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在此时也开始了质的改变。随后,俄国商业入侵逐渐往中国内地深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续增条约》更是俄国的一次重大外交收获,扩大了俄国在中国的商业贸易范围,开辟了在中国内地产茶地区组织茶叶市场的道路。
而汉口成为新辟的通商口岸之一之后,俄国人以其多年与中国往来贸易的经验特别看重汉口的茶市,1862年2月,《中俄陆路通商章程》在北京签订,依据这个条约,俄商们取得了在中国南方直接在茶区采购加工茶叶和由水路通商天津的权利。
过去中国商人凭着对茶叶货源的控制在双边贸易中取得平衡,但是自此以后中国商人的利润被剥夺干净,生计顿失,苦不堪言,在这样的形势下,俄国在商业市场上不断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曾经繁荣的茶叶之路逐渐走向消亡,从另一个侧面也预示着大清国力的衰退,外国列强入侵大清的必然性。
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俄茶叶贸易,无论是中国还是俄国,都在友好的贸易关系中不断发展,茶叶之路则见证了这场关系的演变过程,中俄茶叶贸易在促进茶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某些区域经济的繁荣,例如恰克图、张家口和汉口等。
随着茶叶出口的增多,中西双方的贸易逐渐活跃起来,在中国日益形成了从生产到外销的一整套贸易机制。
另外,随着茶叶大量输入俄国,俄国人民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饮茶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那些长途跋涉、成群结伴地行走在茶叶之路的商人队伍,在19世纪中叶以前中俄茶叶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商业精神和灵活多变的经营之道令人敬佩。
茶叶之路随着一条条运茶驼道的延伸,一座座城镇在荒原崛起,一批批商人的贸易来往,中西文明在这里交汇,思想在这里碰撞,推动着中国走向世界,中国和俄国借这条商道交换着物质与文明。
我们无法阻挡历史车轮的轨道,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极大地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和互相了解,之所以重读历史是因为我们不想错过这条万里茶路曾经的繁荣和路途上那些说不完道不尽的动人故事。
前几年,重走茶叶之路的驼队踏入了草原深处,有人说这只是一群人搞的形式主义而已,看完很多本有关中俄茶叶之路的书籍后,我认为这样的仪式是在向历史,向为茶叶之路做出贡献的每一位友人致敬。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