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饮文化的演变

2020-03-28 zsdown520  674  收藏  管理
普洱茶

茶,本质为叶子,从我们的祖先发现茶树开始,到利用茶叶,刚开始茶作为药用,后茶成为人们每日必不可少的饮食。茶,承载千年文化底蕴,从清饮到调饮,饮茶的方式不断改变。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最早的饮茶法

茶的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古人利用茶的历史相当久远,但饮茶文化相对而言却比较晚。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先秦时期一些局部地区就已存在饮茶,但历史上却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有文字记载的饮茶法则见于三国时期,魏人张揖《广雅》中有提到:“荆、巴间采茶作饼……若饮,先灸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清饮法雏型

饮茶史上“清饮法”的雏形,与陆羽有着很大的关系。陆羽所著《茶经》中介绍,唐朝人饮茶逐渐细致,采茶用饼,灸烤干茶饼,碾成茶粉。煮茶时放食盐,用“茶则”取茶粉入锅、搅匀煮。唐时的人就已经发现茶可提神醒脑,陆羽总结与茶相关的知识,并提倡饮茶。

精致清饮法

饮茶逐渐精致化,约是在宋朝时期,作为上层人士的蔡襄和宋徽宗积极倡导精致饮茶,改进了清饮法:一是煮茶方式的改变,由锅煮茶粉改为碗泡,曰:点茶、分茶。在名称上更加文雅;二是在茶中不再添加香料或盐,对于茶汤和茶粉渣同饮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这颇有点像现代的日本抹茶道的点饮法。

完全清饮法

中国茶饮的一个高潮是在明朝时期,明朝的制茶工艺简约化,散茶取代了团、饼茶,六大茶类齐全。同时饮茶方式也改为更讲究的泡饮法,将品饮方式推向简单化:泡饮时,取茶叶放入茶壶,开水冲泡,不食茶渣。这时候的饮茶已经变成完全的“清饮法”。

调饮法始于民间

调饮法在唐朝民间甚为流行,民间的习俗通常是将茶叶与其他食物掺和煮饮。唐代樊绰《蛮书》中介绍:云南少数民族饮茶,“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样的饮法称之为“调饮”。

从此,“清饮”与“调饮”两种品饮方式不断传播,从古代一直流传到当今。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