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认为,风靡世界的抹茶是日本的专属。日本的抹茶产业发展相当庞大,除了直接饮用外,还被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诸多行业。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抹茶是由中国人发明。
将茶叶碾成粉末饮用一直是中国古代饮茶的主要方式。在唐宋,汉人把抹茶传入日本,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当然,日本人也承认他们的抹茶来自中国。
在唐朝,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到了明代,人们改用茶叶冲泡喝汤。中国抹茶道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代。
抹茶在中国消失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说是因为明代的茶叶已从奢侈品变成普罗大众的日常饮品,茶叶的过剩导致喝茶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觉得用茶磨辗碎茶叶太费事,直接晒干冲泡更为方便直接。有人说是因为汉人奢侈浪费陋习导致抹茶文化的消失。当时权贵认为“奢侈炫富”才是高大上,大把大把地更换茶叶沏茶,主人家的富有和豪气才能显现出来,相比较茶叶,抹茶显得太小家子气。也有人说,明代后,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团茶、饼茶已较多改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明太祖朱元璋罢造龙团后,团茶、饼茶逐渐消失,所以抹茶也在这个时候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抹茶是中国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兴盛有多大的可能性呢?那还是让那聪明的商人,用独特的眼光和手段来说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