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录
|
注册
登录
登录
首页
艺术品商城
酒文化
全部
其它酒
啤酒
果酒
黄酒
保健酒
洋酒
葡萄酒
白酒
紫砂壶
全部
紫砂茶具
紫砂壶型
紫砂工艺
紫砂文化
紫砂文献
紫砂鉴定
紫砂泥料
紫砂术语
普洱茶
全部
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知识
书法绘画
全部
投资技巧
保存修复
书画鉴定
国画知识
油画知识
书画知识
雕品工艺
全部
篆刻
牙雕
木雕
缅茄
玉器翡翠
全部
玉器文化
珍藏保养
真伪鉴定
玉器入门
中式家具
全部
红木保养
楠木
乌木
鸡翅木
红酸枝
黄花梨
紫檀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讲求真昧与形美的明代散茶“泡茶法”
2020-03-28
zsdown520
1451
收藏
管理
修改主题
删除主题
发表主题
续发多页
管理多页
散茶泡饮法又称“瀹茶法”、由于唐代煮茶法和宋代点茶法使用的茶叶都是由茶鲜叶经过“蒸熟、捣碎、榨汁、压模、烘干”等序加丁而成饼茶或团茶。采用这种“蒸芽必熟,去膏必尽”的蒸青茶饼(团),尽管有利于产生比较洁白的茶汤泡沫,但是会使茶叶的色、香、昧受到损失,因此从宋代后期开始,民间出现了不经过蒸青、榨汁而直接烘焙或炒制成散茶的制茶方法,使茶叶香气和滋味都超过了蒸青饼(团)茶,并逐步传播开来。随着茶叶加工方式的改革,我国成品茶已经南唐代的饼茶、宋代的团茶发展为明代的炒青条形散茶,因此人们饮茶时不冉需要将茶叶碾成细末。只需把成品散茶放人茶盏或茶壶中直接用沸水冲泡即可饮用。这种散茶“直接冲泡法”尽管在元代已经现,但是真正成为主流饮用方法并取代宋代点茶法,则在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团茶而改成进贡芽茶之后。明代“泡茶法”分为“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种。其中应用最多的“下投法”的基本程式是:鉴茶备具、茶b烧水、投茶入瓯(壶或盏)、注水入瓯和奉茶品饮。这种瀹茶法演变发展成为盖碗泡法和玻璃杯泡法,一直沿用至今,并仍然成为当今主流的饮茶方式之一。明代茶叶饮用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汤渣分离”,即将茶汤从茶瓯中过滤出来,只饮茶汤而不吃茶渣,而且以“磁壶注茶、砂铫煮水为上(明·高濂《遵生八笺》)”;其次是不再强调茶汤的泡沫,而改为追求茶叶的形美和茶汤的昧真、色绿。而且对茶叶色、香、昧、形的鉴赏越加讲究。明代陆树声《茶寮记》的“煎茶七类”条目中首次设有“尝茶”一则:“茶人口,先灌漱,须除咽,俟甘津潮舌,则得真味。杂他果,则香味俱夺”[71。明代散茶冲泡法主张山堂夜坐。亲自动手,观水火相战之状,听壶中沸水松涛之声,品茶杯中喷香的袅袅茶烟,置身于云光飘缈的仙境之中;同时主张用小壶饮茶。以品出茶之真味。明代泡茶法不仅程式简便。而且较好地保留了茶叶的原味真香,更便于对茶叶的色和形直观欣赏,这是中同饮茶技艺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责任编辑:八分斋)
发表
全部评论(0)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浅谈《诗经》中“堇荼如饴”
牌匾“瑞贡天朝”之由来简介
蓝标宋聘号的三个时期详解,读懂此文才算懂老茶
中国茶叶对外传播的四种方式和两条线路
推荐文章
不同的年代
古代唐宋朝
古代行茶技
茶树的起源
新闻资讯
普洱茶历史
普洱茶民俗
普洱茶美文
茶业书刊
普洱茶杂谈
普洱茶美食
茶禅一味
茶艺文化
帮助中心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配送方式
服务支持
售后服务
自助服务
相关下载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