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种最具风土民情的茶艺风俗一定要去见识下

2020-03-28 zsdown520  976  收藏  管理
普洱茶

在城市钢筋水泥里生活久了,许多人怀着一颗远行的心,开始了跨越大江南北的旅行。行走在路上,眼前的风景不断在变化,激起内心阵阵涟漪,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别落下品味当地的民情风俗。

这不,在泱泱中华大地上,至少有以下8种最具当地风土民情特色的茶艺风俗,您是一定要去见识下的。

所谓“茶艺”,既有茶,又有艺,即用最富有美感的方式将当地茶叶的特色艺术化地展现出来,让人们充分领略到当地民情风俗的魅力,有特色鲜明的饮茶习俗,有古朴讲究的待客礼仪,有表达生活至理的茶艺美学……等等。

1.最接地气之北京大碗茶

在北京的话,按理说应该体验下大碗茶,虽然说现在不像以往遍地都是了,但还是值得一品。

北京大碗茶可以称之为最没有茶艺的茶艺,因为其最接地气、泡法最原始、最简单,只需要来个大壶、来张桌子,几条木凳,外加若干大碗便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

但简单不失自然,北京大碗茶代表的是普罗大众的文化情趣,最接近市井民情,大碗喝茶,大声谈笑,那种喝茶感受,虽有点野,倒也酣畅淋漓,大快朵颐,实在快活。

2.温婉优雅之西湖龙井茶礼

当你来到风景美如画的西湖畔,不喝上一杯地道的龙井茶,多少是有点遗憾的。品饮绿茶极品龙井的香郁味甘,不搭上虎跑泉水的甘霖清冽,是泡不出龙井茶的香清味冽。

西湖龙井茶艺表演往往由江南妙龄少女掌杯,在幽幽丝竹的天外之音中,仿若置身世外之境,随着“初识仙姿、再赏甘霖、静心备具、悉心置茶、温润茶芽、悬壶高冲、甘露敬宾、辨香识韵、再悟茶语、相约再见”十道茶序,如江南画卷徐徐展开,散发出江南地区的温婉优雅气息,令人如沐春风。

3.茶禅一味之庐山云雾禅茶

江西庐山的美,不仅在于奇秀的自然风光,还在于独特的禅茶文化。我国禅宗文化的根在江西,僧人参禅打坐、礼佛诵经、种茶饮茶,对于茶禅一味的领悟非旁人所能比拟。

庐山云雾禅茶茶艺表演者多为僧人或由清妙女子着僧衣掌杯,现场焚香礼佛,佛音袅袅,经由“莲步净土(入场)、焚香礼拜(静心)、轮回转世(洁具)、观音下凡(投茶)、漫天法雨(洗茶)、菩萨点化(泡茶)、普渡众生(敬茶)、苦海无边(品茶)、超凡脱俗(悟茶)”九道茶序。

整个品饮过程,充满了佛门的清净之境。一杯禅茶,让人品味静心修身的禅意。

4.茶艺经典之闽粤功夫茶

闽粤功夫茶是我国茶艺最具代表性,且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源于唐宋时期的品饮方式。如果您来到了福建闽南地区或者广东潮汕地区,不用特别费劲就能够身临其境体验一把功夫茶的魅力,因为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而且热情好客。

一般闽粤功夫茶,重在活水活火,茶叶首选安溪铁观音、闽北岩茶、凤凰单枞等乌龙茶。宾主落座后,即煮水烫杯,静待香茗入杯,经由“白鹤沐浴 (洗杯)、观音入宫 (落茶)、悬壶高冲 (冲茶)、春风拂面 (刮泡沫)、关公巡城 (倒茶)、鉴尝汤色 (看茶)、品啜甘霖 (喝茶)”八大经典茶序,一气呵成,瞬间茶香四溢。趁热细细品啜,乌龙茶的醉人色香味,令人流连忘返。

5.情深义重之湖南擂茶

擂茶,源于湖南,随着客家人迁徙,逐渐流行于湘、闽、粤、赣一带,其实是客家人独特的待客礼仪,展现客家人的热情好客。

擂茶茶艺表演,一般有十道程序,"洗钵迎宾、群星拱月、投入配料(打底)、初擂(小试锋芒)、添料(锦上添花)、细擂(各显身手)、冲水、过筛(去粗取精)、敬茶(敬奉琼浆)、品茶"。

擂茶的独特之处在于“细擂”这个环节,由宾主轮流上阵,共同完成,其乐融融。经过这十道工序的精心调制,一杯甘甜爽口、清香宜人的擂茶就摆在你面前了。

6.茶艺奇葩之四川长嘴壶茶艺

如果你来到了天府四川,不论你在峨眉山,还是青城山,还是蒙顶山,长嘴壶茶艺表演,是一定要一睹为快的。

这是我国一种独特的茶具,壶嘴长三尺六,即俗称的"一米长壶"。长嘴壶茶艺表演者配以高难度的肢体动作,如“龙行十八式”,手持长嘴铜壶,翻转腾挪,远远地、准确无误地将茶水注入杯盏中。这糅合了茶道的静穆高雅及舞蹈艺术的刚健有力,令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

7.回味无穷之云南大理三道茶

西南边陲的大理白族三道茶,具有浓浓的民族风情特色,也是当地待人接客的必备礼仪。“三道茶”,意即"头苦、二甜、三回味" ,对应的三道程序“苦茶、甜茶、回味茶”。

茶叶以普洱茶为主,兼配蜂蜜、红糖等,让人品味到甜酸苦辣甘,可谓五味杂陈,进而联想至人生至理,令人回味无穷。

8.别具风情之云南彝族火塘茶艺

我国云南是个神奇的地方,少数民族众多,各色民情风俗多姿多彩。云南彝族火塘茶艺是彝族人一种独特而又古老的喝茶习俗,茶香是用火炭烧烤出来特有的焦香,因而茶香浓烈,茶汤浓艳,一般当地的老茶人比较热衷于此。

使用的茶具是烧制的土质陶罐,非常古朴。所谓,茶不醉人,人自醉,用其说明彝族人这种独特的茶艺是最恰如其分了。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