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就设立“茶务” 监督茶叶生产

2020-03-28 zsdown520  569  收藏  管理
普洱茶

  宜兴茶已有一千八百年历史。《旧唐书》《新唐书》记载,中国最早的贡茶,便诞生于宜兴,史称“阳羡贡茶”。阳羡茶被视茶如命的唐代诗人卢仝誉为:“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白居易饮过宜兴茶,独有领悟地将读诗、品茶营造出新意境:“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

  靖康之变,宋室南渡。王公、士民大量南迁,使宜兴茶迎来了一个辉煌的鼎盛时期。王安石品尝宜兴茶后,由衷地写下了“故人时记忆,阳羡致新茶”。苏轼在陶醉于宜兴茶的同时,更对宜兴旖旎的山水生出向往之情,随在宜兴买田种橘。躬耕怡然之余,写下了“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的佳句。

  一时间,文人雅士往来宜兴,品茶鉴泉,在宜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品茶轶事、经典诗篇。此情此景传至朝廷,引起了当朝的关注,遂在宜兴设立了“茶务”之职,监督宜兴茶的生产,以确保贡茶的品质。

  明代崇祯年间,茶馆开始普及民间,朝廷对茶叶的生产、经销采取了更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在宜兴又专门设立了“茶局”“茶引所”等机构。时至今日,在宜兴依然保留有茶局巷、茶亭等古地名。

  在宜兴茶声名日隆的岁月中,诞生于宜兴民间的古朴素雅的紫砂壶冲泡出的茶汤,被人们发现具有其它器皿所没有的奇特功效。这一发现,引起了社会名流、文人雅士的极大兴趣,遂将宜兴紫砂奉为最佳泡茶器皿。从而开启了宜兴茶、紫砂壶珠联璧合的饮茶历史。这期间,各方名士、文人于饮茶把玩紫砂时,生发出许多艺术灵感。其中一些人,参与到紫砂的器型设计、工艺革新,并将诗词绘画、书法雕刻移植到紫砂创作之中,从而使紫砂得以在多种艺术的滋养中日益提升文化品位,使这一诞生于民间的古朴工艺侧身于高雅艺术之列,成为社会名流、文人雅士青睐收藏、爱不释手的艺术品。

  延至清代,紫砂艺术开始走出国门,在东瀛引起极大关注,逐渐延及世界各地,成为世人仰慕的中国艺术品。国运寒暑中,宜兴紫砂深居一隅,在宜兴茶的体恤中日臻完美,不仅成为了宜兴的地域标志,进而成为了中华文化风雅内敛的一道独特风景。

  沧桑岁月中延绵的宜兴茶,以宁静淡泊的地域气息,润泽醇化着宜兴人的精神气质。在茶韵的浸润中,宜兴人领悟到了生命的启示,形成了如水赋形、顺生而行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平静地凝视着茶叶翻转于水中,浸透,色变,默然沉于杯底,从中品味出了季节的变换、人世的沉浮。那沉入杯底的茶叶,命如底层众生,虽安于命运的安排,但并未放弃生命的释放。默默交集中,将内心的潜质,以悄然自守的方式释放出来,最终在润物细无声中改变着水的意义。正是在这种韧性生命的岁月中,宜兴这方秀美丰盈的地脉,历朝历代里人才辈出。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茶幽香致远地润泽着中华民族的心理。时至今日,我们还可从中摄取到什么生命的启示吗?扪心自问,匆忙于当下社会中的我们,似乎缺少了沉浸于茶中的淡泊心境,变得心浮气躁,生命正在被快节奏的物欲生活抽空。失去了情致与自然一同成长的耐性,只将华丽的躯壳游荡在世间。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以周作人笔下的饮茶心态,来到宜兴阳羡茶园,选一处风雅处坐定,远望青山环抱中的卢仝草堂,以及那郁郁生机的茶园,静静地泡一壶宜兴雪芽,于清风中观赏着茶叶和汤色的渐渐变化……在茶香缭绕中,重温宜兴茶韵。此时此刻,你会体会到沉静与淡然的魅力,耳畔随风飘来幽远的茶韵: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茶在诗人卢仝笔下,不仅仅是赞美,还充满着对民生的悲悯情怀。处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华民族,应该以什么样的国民心态面对生活与未来?古老厚重土地上孕育出的宜兴茶,会在岁月中让人沉淀出精神的定力。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