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大茶虫心中,中期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市场上对于中期茶的说法很多,其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指正常仓储条件下,存了8到15年左右的普洱茶。
事实上,中期茶是由最初的"陈普"概念转化而来的,对于中期茶的年限,不同的情况有着不同的判定标准。
“陈普”很难用来界定茶品的年限,于是就有了“中期茶”的概念。有人把年限在3-5年、5-10年或10-15年的茶称为中期茶;有人把3-7年的茶也称为中期茶。还有学者认为,从陈普与中期茶概念相似的角度看来,贮存年限六七年到十五六年的普洱茶,亦可称之为中期茶。
关于中期茶的年份期间,尽管业界还是见仁见智,没有统一标准。不过可以明确的就是,中期茶就是指经过多年陈放后,正处于转化过程中,陈化效果达到较好阶段的茶品。
但要统一“左右”其实是很难的,因为同一茶品放在不同地域其转化速度是不一样的,也许在广东放个三四年转化就很明显,而在昆明摆个七八年也许变化还不大。
转化差异是其中一点,但我们更需要明确的是中期茶其实是一个市场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因此我们定义中期茶更多的是从市场需要出发。
可以总结出中期茶有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一个是价值的概念,是指介于新茶与老茶之间,陈放10年左右,有一定转化的茶;另一个是特定的市场概念,其指的是2003~2007年间生产的茶。
2003年到2007年生产的普洱茶被重新包装,冠以中期茶的名义,从东莞的大仓库放出,大量投放到市场,以具备一定陈期与品饮价值,加上性价比高的名义,成为了市场最新的热点。
在2003年以前,普洱茶的产量很少,云南厂家生产的普洱茶在内地很少销售,都是拉到香港去。当时香港的市场情况是,新茶不值钱,要摆个三四年后卖掉才能赚点钱,于是新茶大都入库,三到四年后再开仓进行大量的销售。
普洱茶兴起之后,在突然释放的巨大需求之下,产品供不应求,于是从2003年开始,普洱茶“仓储几年再卖”的模式被打破,变成直接大量售卖新茶,并且还形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2003年以前产量非常低的茶品,之后产量才被急剧放大,因此2003年之前的茶品到了现在变成了罕见物,稀罕造成了老茶市场的精品珍贵难求。
2003年之后,新茶越做越多,到了2007年便出现了第一次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些没有饮用消耗的茶,就变成了天量库存,藏在东莞仓和云南的厂家手里,这就是云南中期茶、广东中期茶概念兴起的历史渊源。
2003~2007年,是个非常特殊的时间段,之前生产的茶,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归入老茶的范畴,除了时间长之外,其最大的卖点是稀缺性。
2008年,普洱茶进入了精益求精、提升茶品质量的阶段,藏家纷纷压缩产量,古树茶等中高端市场也因此被开发出来,由此新茶市场被再次激活,一直到2014年春天茶价冲高回落,市场难以走货为止。
2008年之后生产的茶,许多是高品质的古树茶,为陈期不够的生茶,在普洱茶由投资时代再次转向日常饮用消费时代之际,这就给中期茶登场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而2007年前生产的茶,曾经因产量大,产品良莠不齐而广为人诟病,尤其是2006年10月份到2007年上半年的茶,被视为价格虚高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非理性普洱茶年代深度套牢的产物。
但到了2013年以后,大家逐渐发现,这些陈放10年左右的茶,虽然产品良莠不齐,但还是可以从其中淘出大量的高性价比好茶出来的,也不能用老眼光一概排斥。
普洱茶作为一个不断在投资收藏与品饮消费之间摇摆的农产品,从2014年起普洱茶由投资时代再次转向日常饮用消费时代,老茶太贵,也缺乏辨别真伪的功力。
中期茶还是绝佳的投资茶,因为其陈期10年左右,买来收藏几年,就是老茶了。数量庞大中期茶的出现,喻示着在未来老茶数量稀少,价格奇高的现象将得到纠正。
都说老茶湿仓茶多,其实也有少量湿仓的中期茶,先验货后付款还是非常必要的。
干仓是一个范围,并不是越干越好。早期在干仓概念还没有系统化的时候,一些茶商错误的认为存放普洱茶的仓库越干越好。也有茶商直接将茶放到了干燥少雨的大西北,实际上这类茶不但没有转化,茶叶因为过于干燥,内质流失的很快。
这类茶叶冲泡起来寡淡无味,生津回甘不但消失不见,就连中期茶应该具备的润滑都没有。
2006年的时候,市面上就还有大量名不副实的“老班章”。很多印有名山古寨标识的中期茶就是普普通通的台地茶。。
·不为表象所骗·
所谓表象,包括茶叶条索、颜色、包装。茶叶条索往往可以看出茶叶品质的一二,但切不可夸大茶叶条索的参考价值,条索肥厚但口感单薄的茶有之,条索单薄但茶韵十足的茶亦有之,前者昆仑喝过多次,后者在易武茶王树身上体现很充分。
颜色的深浅常用来推断陈期,但往往不确切,人为的操作完全可以让茶的颜色在短时间内变化,但普洱茶的口感将会大大受损,如湿仓。包装以及年份更是容易作假,在此不再赘述。
·茶水相融·
想判断一款茶的价值,最重要是入口感受。茶水相融的对立面是茶水分离,一款中期茶历经十年以上岁月的雕琢,一些物质被分解,另一些物质被制造,茶在遇到水的那一刻,将会更加贴合,从科学角度讲是水浸出物比率大幅度提升,茶分子被分解的更为细致,从茶汤上讲会更粘稠,入口更加有浸润感。
·滑润、清爽·
茶汤入口要滑,自然地在口腔和身体的内壁附上一层水膜,而后感觉舒爽,或许会有苦涩的刺激,但很快能够化开,口腔没有发干、发紧、发麻的不良感受。
·醇厚、饱满、有张力·
茶汤入口不寡淡,有厚度,较纯正,茶汤在口腔内运动时能够感觉到它的力度,即茶汤与口腔内壁相遇时产生圆润的碰撞。这种感觉要能持续六泡以上。
·茶汤清澈·
茶汤清澈反映了一款茶的“定”,一款茶只有在到达平稳期后才会表现出这种定,如人的心境。
·持续性·
茶的持续性最能反映茶的综合指标,一款茶要在以上五条基础上持续六泡以上方能达到好茶的要求。
以上讨论是一款合格的中期茶,如果在以上基础上还能达到如下几点可以说就是优秀了,而这些是不容易遇到的,遇到了就是福。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