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汤色。很多资深茶友通过茶汤就能知道一款茶的好坏。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因为他们对茶所呈现的汤色及其背后的原因了如指掌。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分生、熟两种。但无论是什么茶, 透亮 都是关键,这不仅说明茶的品质较好而且也更加令人赏心悦目。
那是不是汤色浑浊就一定表示茶不好呢?只能说不一定。导致茶汤色浑浊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茶叶本身茶毫较多
有时候茶汤浑浊并不一定是茶不好,可能是因为茶毫较多导致的。
要判断它是否真的是茶毫所致而非杂质,只要透过公道杯,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到茶汤中的茶毫以及茶毫的多少了。如果真是茶毫所致,那这样的茶,只要在冲泡时稍加注意,可沿杯壁定点注水,便能使茶毫不至于冲出过多,汤色自然就会透亮许多。
2、生产制作环节操作不当导致茶叶品质受损
茶叶制作过程中杀青时火候没有掌握好,炒糊的茶叶在揉捏时会碎掉,如果杀青程度不够,同样会因茶叶太脆而被揉碎。另外,茶叶细碎也可能是因为撬茶方法不对导致的。这部分细碎的茶叶如果不去除,就会影响茶汤的亮度。如果制作过程中不干净、不卫生,茶叶吸附太多的杂质,也会导致茶汤的浑浊。
3、存储不当,导致茶叶受污染或者变质
储存环境不卫生,把茶叶敞开来放,也会导致茶叶吸附杂质而使茶汤变浑浊。湿仓储存的茶,很难掌握好温度和湿度,容易出现霉变,汤色暗沉且浑浊。另外,存储时间不长的新茶,因内质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化也会出现茶汤浑浊的现象。所以新茶一般都是要放几个月才能喝的,可以通过生产日期来判断它的存储时间。
4、冲泡的问题
冲泡时水温过高、投茶量太多、注水方式不对、或者闷泡时间过长,也会导致汤色的浑浊。如果是茶毫较多的茶是不适合用高冲法冲泡的。
5、冷却后的茶汤会出现 冷后浑 现象
如果茶汤放置时间过久,茶汤与空气接触后会氧化变色,而且茶叶中的多种物质会相互扎堆或者发生反应,使茶汤由清澈明亮变为浑浊沉淀,称为冷后浑。
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 冷后浑 现象,那么是正常的,说明茶没有问题,如何判断它是否为真正的 冷后浑 ?只要把冷掉且出现乳凝絮状物的茶汤,重新升温加热即可。如果茶汤恢复清澈明亮,那证明是冷后浑,如果不能恢复清澈明亮就另当别论了。
总的来说,如果确定是茶毫浑或者是冷后浑,那茶叶品质就不必担心。如果是制作工艺或者存储方法不当致使茶叶变坏出现的冷后浑,那就没办法了。如果是撬茶、冲泡等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很好解决,要多学习多总结。(作者:茶姐,来源:茶道,图来源:网络)